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丨华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
2021年,教育部启动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经组织推荐、专家遴选、会议评议和网络公示等,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获奖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线学习》特设专栏,优中选优,对获奖成果进行分批展播、报道。
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华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
一
课程简介
《毕业论文》国家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是大学本科层次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当前,我国高校通常把毕业论文归为实践教学,为每位学生配备一位论文指导教师并进行一对一指导。而论文指导教师更多关注具体专业的研究项目实施和论文批改,一般很少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基本规范,导致很多学生即便完成论文后依然对做学术研究一头雾水,对学术规范更是知之甚少。本课程从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实际需求与困惑出发,围绕“破冰启航”“论文选题”“资料收集”“量的研究”“质的研究”“论文撰写”“著录规范”“自信答辩”八个专题展开,旨在帮助并陪伴即将毕业的朋友们顺利度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艰苦”岁月。
课程配套教材《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入选首届全国优秀教材(继续教育类)二等奖;配套线上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并获评广东省一流线上课程(前5次开课,学习人数超7万);相关案例上线新华网“新华思政”,并入选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课程教材及配套线上课程内容实用、深入浅出、适用面广,不仅适用于继续教育学生,也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学生,受到广泛好评。
思政元素: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家国担当;终身学习;学术道德;团队协作
二
教学名师和团队
武丽志
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负责人、教学名师,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获得者。全国高校继续教育网络思政工作建设联盟副理事长,百校千课共享联盟秘书长,广东现代远程教育学会副会长。负责《毕业论文》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全面建设工作。主要研究继续教育、教师教育,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教师远程培训研究》《从优秀到卓越:教师研究力的12项修炼》,主编《教师发展力丛书(共9册)》《现代教育技术》《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等教材,组织出版“网络教育系列教材”和“名师讲堂码书码课”,主持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核心参与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曾祥跃
博士、副研究员,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指委委员,广东现代远程教育学会法人、副会长,广东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处副处长。曾长期在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担任院长助理,负责在线教育的管理与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3部:《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继续教育学》《在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CSSCI论文10多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5篇。负责《毕业论文》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部分内容主讲工作。
陈小兰
硕士、高级实验师,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学部部长、顾问,从事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二十余年。负责《毕业论文》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教学设计、部分课程授课、论文指导,以及学院网络教育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的统筹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参加省部级、厅局级科研、教研课题5项,第二作者编写的《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
张旺君
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科学人文素养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曾任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实践教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教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或参与省级、国家级项目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负责《毕业论文》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部分课程主讲工作。
陈汉锋
学士、中级经济师,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学部教务办主任,从事网络教育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十余年,熟悉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各环节和教学教务管理平台。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教学团队成员,负责《毕业论文》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学生管理、指导教师管理、论文指导与答辩过程管理,以及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任务,参与校级党建课题2次。
刘青青
硕士、助教, 就职于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发展与评估中心,主要从事继续教育、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教学团队成员,负责《毕业论文》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线上课程辅导、思政要素分析与论文指导工作。近年来,主要负责学院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创新项目设计、实施与科研工作。参与省级课题2项,参加编写融媒体教材《在线学习方法》,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
张悦
硕士、助教,原就职于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学部。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教学团队成员,负责《毕业论文》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线上课程辅导与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省级期刊论文1篇;参与编写融媒体教材《在线学习方法》。参与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广东省一流线上课程《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课程团队成员。
王梦如
硕士、助教,就职于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学部,主要负责网络教育思政课程整体规划与管理,以及课程思政相关资源与活动建设,担任《形势与政策》课程辅导教师。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教学团队成员,在《毕业论文》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承担思政元素分析与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后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东方教育》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篇。
三
教学设计与实践
《毕业论文》课程作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落实“网教18条”有关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要求,发挥课程育人“主战场”、教师队伍“主力军”作用,提高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探索者,为继续教育领域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明确思政目标,强化立德树人价值引领。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只有实行课程思政,才能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毕业论文》课程立足本科层次继续教育培养“具有一定岗位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充分发挥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优势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优势,将课程的思政目标定位于“培养在职学员立足岗位、终身学习、务实创新的科学研究观”。
聚焦思政目标,课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注重结合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的过程,加强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学术诚信教育,培养学员严谨的学术品质、无畏的科学精神、脚踏实地的写作态度、终身不懈的学习能力、积极严谨的版权意识,鼓励成人学员要有家国担当,立足岗位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不搞花架子,将自己的毕业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自己的单位工作中。
(二)挖掘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必修课,也是大学生专业学习中的一次综合演练。为落实“培养在职学员立足岗位、终身学习、务实创新的科学研究观”的思政目标,课程团队针对每个知识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深度挖掘,共识别思政元素点数100多个,初步形成了课程思政基因图谱,实现了知识点、技能点、师生交互(指导、答辩)环节全覆盖。其中,教材及数字化课程资源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如下表所示。
(三)探索融入方式,实现思政教育润物无声。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讲授、融入教材、融入实践、融入师生交往,《毕业论文》课程实现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探索了“思政”与“课程”由“两张皮”到“融盐与水”的变革路径。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课程讲授,课程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名人故事、拓展阅读、行动示范、教学交互、师生交往等方式进行思政教育的教学渗透,在字里行间体现科学精神、严谨作风、创新意识、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等。以《论文选题》专题为例,共包括4个知识点,相关思政元素及融入方式具体如下:
(四)创设思政场景,营造课程思政育人环境。课程结合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真实实践过程,创设了“在实践中选题”“收集使用文献”“开展符合伦理的研究”“严谨撰写论文”“遵守学术规范”“论文查重”“从容自信答辩”等思政场景(也是学习场景、实践场景),自然融入学术诚信等思政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品质、无畏的科学精神、脚踏实地的写作态度、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等,引导学员恪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坚决抵制抄袭、造假,通过脚踏实地的务实创新,努力研究解决生产实践一线问题,写出有价值的毕业论文。
在思政场景中,课程充分利用思维导图、CNKI、问卷星、E-Study、流程图、甘特图、滴答清单等研究与论文写作中需要使用的软件和APP,通过思政教育与实操工具相结合,实现了课程思政实施有抓手,育人育才可落地。
(五)注重以身示范,通过交互加强正面引导。课程注重师生互动,不断强化线上指导力度,做到了教学团队“有帖必复”“有问必答”,并通过教师言行,树立榜样(名人、名师、以及学员身边的师长)直接影响学员,感召学员树立脚踏实地的科学研究精神,实现榜样示范与引领。一方面,课程不断优化讨论主题、作业等教学活动,引导学员对科学研究的本质及方法进行深度思考,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主创新,并通过活动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榜样、体味真情、反思深意。另一方面,课程配套的MOOC课程公布教学团队所有教师的QQ或微信,免费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受到了学员们的广泛欢迎和热切回应。
基于继教特点的课程思政特色做法
1.凝练了面向在职成人的课程思政目标。课程立足本科继续教育培养“具备岗位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将思政目标定位于“培养在职学员立足岗位、终身学习、务实创新的科学研究观”,引导成人学员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脚踏实地,将自己的毕业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自己的单位工作中。
2.挖掘了面向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的思政元素。课程围绕思政目标,针对每个知识点、技能点,以及每个师生交互(指导、答辩)环节进行深度挖掘,识别了课程元素点数100余个,形成了覆盖全面的课程思政“基因图谱”。
3.探索了有效的继续教育思政融入方式。课程探索了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资源、融入教学活动和融入师生日常交往,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名人故事、拓展阅读、探索实践、解读警示、以身示范、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思政教育的教学渗透,在字里行间体现学术素养、自信自强、务实创新、终身学习、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和谐共处、服务社会、家国情怀、文化传承、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等元素。
四
课程成效与规划
(一) 课程成效
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教学团队在牢牢抓住“教材”和“在线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推动配套教材、数字化资源的免费开放与共享。教材方面,《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实用、语言活泼,阐述问题深入浅出,编写体例和版式设计新颖,并以二维码方式链接核心知识点微课视频,较好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移动学习需求。该教材被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69所高校选用,其中既有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非全日制办学单位,也有大量全日制教学院系。
数字化资源方面,由武丽志主讲的《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自2019年10月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以来,迄今共开设6期,累计学习人数近7万,另有62所高校依托该MOOC资源建设了属于自己的SPOC。(慕课网址: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cnu-1206357801)。此外,课程还通过新华网“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服务平台”、“百校千课共享联盟”平台、“智慧职教”平台、兄弟院校自有教学平台面向社会或特定群体开放,其中仅兰州大学累计选课人数就达到了15821人。
(二) 未来规划
1.进一步网格化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基因图谱。
2.修订课程教材,进一步融入思政元素,打造课程思政示范教材。
3.进一步完善数字化课程资源,打造一流的课程思政在线开放课程。
4.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小故事”“小案例”“小活动”,形成课程思政资源库。
5.通过团队集体备课、磨课,加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加强实践环节的思政引导,充分发挥教师榜样作用。
6.加强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相关研究,打造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研究基地。
相关阅读
更多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展示,欢迎关注在线学习的持续推送。
精品悦读